首 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
政府开放大数据,最终需要服务于"人"
发布时间:2016-05-27 11:28:00 作者:SystemMaster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  原标题:[社论]政府开放大数据,最终需要服务于“人”

  5月25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数博会上表示:“目前信息资源80%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,除涉及隐私之外,其他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和社会开放。”这不是李克强第一次喊话政府开放数据。2014年,大数据就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2015年,则是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密集发布年,包括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》等涉及大数据开放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都在当年发布。
 
  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……这些热门已久的词汇,再加上新近流行的“工匠精神”,被认为是中国企业靠近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法宝。然而,大数据从生产、搜集、沉淀、清洗到建模应用和反馈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足工作。中国科协副主席张勤就曾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抱怨道,“搞大数据的人,却时常感到没有数据可用。”起因是张勤与北京一家医院合作,试图运用数据分析眩晕疾病的一些规律,但合作医院只愿意从多年积累的病例数据库中随机筛选出60多个案例交由研究,根本谈不上“大数据应用”。
 
  李克强总理之所以一再呼吁政府开放大数据,因为“80%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”。但拥有数据资源,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顺利开放,其中还有不少问题亟须解决。首先是政府所掌握的数据本身存在量大但未必精准的问题。科大讯飞2013年曾与安徽省芜湖市合作开展社会管理服务项目,拿到了地方政府提供的数据资源。在把数据清洗、比对后发现,很多数据合在一起后对不上,甚至存在矛盾。比如,对比民政部门的死亡数据与公安部门的户籍数据发现,存在几千人都去世了,还在发退休金的案例。
 
  对于这类情况,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表示,当前政府掌握着相对齐全的数据,却一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分割的问题,并没有真正打通和共享。可以预见,假如政府内部的数据可以打通,并且开放公共访问权限,有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企业,还有媒体和舆论监督的力量。事实上,政府开放大数据的第一原则,就来自于政府的信息公开,这是基于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。其次,才涉及到企业市场级的应用。目前中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逻辑正好相反,市场化应用的动力吸引政府开放数据,在这个背景下,偶尔可以实现一些权力监督。
 
  几乎每一级政府和每一个部委都有自己的数据库,公安部有一个覆盖近14亿人口的人口数据库,国家工商总局有企业法人数据库,金融、医疗、税务、质监、社保、教育、气象等都有各自的信息库。这些数据首先需要摆脱“孤岛状态”,其次,应当以信息清单的形式列明,政府只能针对某一些特定数据进行保密,不在清单内的数据都应该开放。当然,政府的数据也可能是经历过清洗和加工的,在开放的形式上,是免费还是收取一定费用,需要进一步探索。此前的墨迹天气APP,因为从网络抓取气象数据,而被气象部门要求支付信息费用的案例,也说明了讨论开放形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。
 
  李克强总理表示“大数据最终要服务到‘人’”,但是,不论存在多少问题,作为一个硬目标,政府数据开放是不容商榷的。所有的问题都是技术性而非原则性问题。只要明确了这一点,有关大数据如何应用,如何服务于公民,而不仅仅是政府或企业,这些真正远大的目标,才能得到最终实现。

Warning: fopen(./1267.html) [function.fopen]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Permission denied in /www/wwwroot/www.1454.cn/includes/func/common.inc.php on line 380

Warning: fwrite(): supplied argument is not a valid stream resource in /www/wwwroot/www.1454.cn/includes/func/common.inc.php on line 381

Warning: fclose(): supplied argument is not a valid stream resource in /www/wwwroot/www.1454.cn/includes/func/common.inc.php on line 382